18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如何评价美国防部长表示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且收复所有失土是不切实际的?

阿吉
134个点赞 👍

巧了,这让我想起一些往事。

2023年初,B站UP主火星方阵在俄乌冲突的相关视频中说了一句:

以土地换和平,难道不香吗?

说实话我之前没听说过这个UP主,也没看过他的视频,更不了解他这句话的前后文。

我听说这事,单纯是因为知乎关于此事的讨论度简直是热火朝天

足足1000多个回答,一堆高票过千赞,最高我甚至看到了6000多赞。

稍微翻翻就知道,这些高赞堪称群情激愤,无数人在回答和评论区中对“火星方阵”口诛笔伐:

如何评价b站up主火星方阵在视频中提出“以土地换和平,难道不香吗”的言论?

顺带一提,当初那些高赞里,很多账号都莫名的熟悉。

一堆“自由派”抛弃了多年来心心念念的“人权”、“小民尊严”、“摒弃宏大叙事”,更忘记了俄罗斯人均GDP远高于乌克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在他们嘴里终于得到了空前的尊重。


然而仅仅半年后,随着俄乌战事肉眼可见的陷入长期泥沼,美国乃至北约的口风开始慢慢变化。

2023年8月,北约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斯蒂安·延森(Stian Jenssen)提议,乌克兰可以通过放弃部分领土来换取北约成员国资格,结束军事冲突。

当时我忍不住写回答,小小来一波合订本:

我至今没看过“火星方阵”的视频原文,也懒得分辨他的言论是真的不合理还是被断章取义了,我就想问一句:
当初言辞激烈声讨他的那些人,如今能不能拿出同样的力度和热情,批判北约官员建议乌克兰放弃领土的言论?
北约官员提议乌克兰可通过割地换取「入约」,如何解读北约这一表态?

当时知乎某些“乌友”又一次群情激愤,有的痛斥“俄媒造谣”、有的嘲讽“观察者网能信么”;

还有些稍微有点理智的“乌友”,揪住北约发言官员职位较小这一点,大谈特谈他的发言不代表北约官方意见。

现在美国国防部长乃至特朗普本人都透露口风,乌克兰既不能加入北约,也不能收复失地。

我都懒得吐槽这条件还不如当初,毕竟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条件自然要退让。

我还是那个问题,当初那些言辞激烈批判B站UP主的人,如今能不能拿出同样的力度和热情批判美国?


然后我在这个问题下多翻了几个回答,您猜怎么着?

当初那些“乌友”现在的举动是什么?当然是选择骂欧洲啦!

就比如某著名衣领王,总不能真让这位仁兄骂美国吧?

对子骂父,是为无理;

你真让他骂父,那不是陷他于不忠不孝吗?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档口某些乌友一转攻势,开始大谈特谈“美俄联合”,“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恰好我当初的“合订本”还分析过俄乌冲突与美国“联俄制中”的问题,现在我一字不改贴上来:

俄乌冲突前期俄罗斯战事一直不顺,被嘲讽的学者大有人在。

我个人一直欣赏的学者、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言人、美国国际关系教授米尔斯海默,同样是其中之一。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米尔斯海默就明确表态战争的根源是北约违背承诺肆意东扩,并且认为冲突最终会反噬西方自身。

当时他的原话是:“你拿木棍逗熊,熊不会一笑了之”。

然而随着乌克兰哈尔科夫和敖德萨两次反攻进展不小,米尔斯海默的言论在海内外都屡受抨击,视频弹幕更充斥着冷嘲热讽。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从一开始就明确唱衰俄罗斯的博主被舆论捧上神坛。

典型的例子,就是B站键政区顶流“睡前消息”(或者说马督工)。

甚至在睡前消息后续发表一系列争议言论(比如应该让俄罗斯变成加拿大、乌克兰是人民战争、征兵公平、不会因为有钱有势就免于征兵等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支持。

当时知乎的热门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内一堆军事博主对俄乌战争走向的判断还不如马前卒一个自媒体人靠谱?”

当时我顶着逆风写回答,认为俄乌冲突的结果大概率是东西乌分裂,俄罗斯领土/实控区相比战前扩大,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为什么国内一堆军事博主对俄乌战争走向的判断还不如马前卒一个自媒体人靠谱?

此后在涉及俄乌冲突时,我一直坚持类似观点:

将俄乌冲突类比为我国抗日战争并不适当,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当下俄乌冲突与当年都有相当程度的区别。

乌克兰并没有能广泛团结并动员民众的进步力量(也就是我党),俄罗斯内部也缺乏足够共识。

乌克兰人已经展现了相当程度的作战意志,但俄罗斯在俄语区/俄族聚集区同样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群众基础。

所以我认为,未来最可能的走势仍是东西乌分裂:

俄乌双方均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推进,军事分界线可能就是未来双方实质上的国境线。


说起来,当时我本来是打算写长文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奈何俄罗斯战场形势转好的速度比预想更快,这时候再写回答可能就变成了顺风唱赞歌,所以后来一直没动笔。

这里我也不多说了,只说一点:

强烈推荐大家阅读米尔斯海默的长文:“前方的黑暗:乌克兰战争将走向何方”

mearsheimer.substack.com

前阵子我抽空把米尔斯海默近期关于俄乌冲突的表态都看了,这篇长文是他6月底时写的。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后的感觉是背脊发凉

我早就知道米尔斯海默长期坚持现实主义战略,一直反对西方参与俄乌冲突,毕竟美国如今的作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违背了大国平衡的基本原则”;

我也早就知道米尔斯海默主张“联俄制中”,甚至连“某东方大国是俄乌冲突的大赢家”这种话都公然说出来;

我更早就知道米尔斯海默因为抨击犹太群体干涉美国重大决策,被美国学界和舆论界逐步边缘化,他的观点并没有被美国决策层采纳。

然而看完他的文章,我还是感觉到相当的震撼:

文章中米尔斯海默对俄乌冲突的一些焦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战争爆发原因、冲突可能的结果、双方战争决心、俄乌军队交换比等等——均给出了极其冷静甚至残酷的判断。

在欧美主流媒体对俄罗斯军队战力不屑一顾,对乌克兰大反攻不吝赞美乃至寄予厚望时,米尔斯海默发表的悲观看法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

我个人并不赞同米尔斯海默的所有观点(毕竟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嘛),但他在一片鼓噪的舆论中表现出的极度理智清醒的态度和较强的信息甄别能力,实在令人侧目。

我知道美国主动参与甚至挑动俄乌冲突有多方面的原因,战争前中期美国也确实从中获益颇多。

但是看完米尔斯海默的文章,我第一感觉仍然是:

幸好美国决策层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现在看来,美国决策层终于开始回过味来,开始考虑跟俄罗斯进一步接触和谈判;

某些“乌友”也终于开始回过味来,开始考虑真正重要的目标究竟是谁;

但就我个人观点,现在才开始转向已经有些迟了;

美国当时援助乌克兰的时候调子起的太高,如今多少有些骑虎难下;

美国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一次次食言而肥,严重破坏了美俄的战略互信;

现在俄罗斯还在推进,普京就算不狮子大开口,谈判多半也不是昔日的价码,美国朝堂衮衮诸公愿意丢掉这些利益和脸面?

更何况,随着美国两党斗争日趋极化,现在达成的条款四年后谁知道会不会成为一张废纸?

最关键的是,就算美俄重新修复关系,俄罗斯理智的战略也是坐山观虎斗,充分发挥大三角博弈中最弱势一方的生存优势;

而且我国产业升级最关键的两个战场(半导体和汽车)都已实现战略突破,就算俄罗斯转向又能如何?

说到底,有些历史机遇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我觉得站在特朗普的立场上,现在这档口与其折腾所谓的“联俄制中”,还不如想想跟中俄达成默契蚕食欧洲。

欧盟的德行大家也都看到了,侵吞欧洲风险小、见效快,操作也容易的多。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