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给大明带来的是一地鸡毛。
经济方面让大明巨亏,
让大明在文化、军事、制度、科技一无所获。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
明宪宗成化年间,
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
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
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
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
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即使还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二十二年,仁宗即位。从前户部尚书夏原吉之请,诏停止西洋取宝船,不复下番。宣德中复开,至正统初复禁。成化间,有中贵迎和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诏索郑合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忠笞吏,复令入检三日,终莫能得,大夏秘不言。会台谏论止其事。忠诘吏谓:“库中案卷宁能失去?”大夏在旁对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忠竦然听之,降位曰:“君阴德不细,此位不久当属君矣。”(大夏后果至兵部尚书)自后其国亦不常至,间一遣使朝贡云。 ——————《殊域周咨录》卷八《琐里 古里》。
按《灼艾集》中刘大夏为兵部郎中,有中官用事,献取交南策。以中旨索永乐中调军数。公故匿其籍,徐以利害告尚书。余子俊力言阻之,事遂寝。与此相类,因附记以俟考。——————《殊域周咨录》卷八《琐里 古里》。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认为,明朝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
在明朝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对远航的不同意见。
这是一项投入很大的事业,
据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
郑和舰队宝船之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
为了保证造船按期完工,
朱棣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
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
引发了明朝内部的恐慌,
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600万两,
还不包括对官兵的嘉奖。
由于船队携带白银出国收购,
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造成国内“白银荒”。
很多官兵葬身海底,
直到海禁几年后还有陆续失散的船只返回。
“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