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网来,时常见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而且这种争论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越是知识阶层人士多的地方,好象争论就多、就密集一些。这内容做为农民、做为工人的,讨论、争论得多吗?不劳动就没吃的,好象亘在他们面前,把他们挡着,使之好象并不怎么介入其中。
这种争论,应该已至少几百年了吧?尤其有一个叫那什么马克思的好象写了书,不仅猛说了劳动价值,还把劳动价值论支在那里,使得读书稍多的人即便没亲眼见过,也会有所耳闻后。要不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劳动价值论并不是这马克思首提首写首成的,也不知这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会怎样?
该争论,就争论,谁叫它是个理论呢?是不是?既然是理论,就有不少内容,可能不完善,所以该争论就争论,是不是?

那对于劳动价值论,该怎么争论呢?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就在那儿争?
这是不给劳动价值论的面子,还是不知道人的眉毛、胡子一一包括自己的眉毛、胡子一一不能瞎混,更不能一把抓呢?
争论可以,但不能瞎吵,是不是?否则,这争论外看起来,象争吵,是不是?
这争论,如果连这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基础都不管,就在那儿争,各位说这争论怎样?
所以,不管怎样,至少应对这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基础,注一注目,扫一扫眼,是不是?
关于这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基础,是不是从来就没文字?又有哪些文字?这话题说来也不小,但下面有一段文字,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写的,不知能不能算是写这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基础的?如您觉得不是,欢迎您指出。
且把它贴在下面,让您过目、供给参考,更供您批评指正!
商品一方面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另一方面能用来交换其它物品。物的有用性使其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简称价值)首先是一定量的一种使用价值同一定量的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每天的经验都向我们表明,这种亿万次的交换,总是使各种极不相同的互相不可比的使用价值趋于彼此相等。这些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内总是可以彼此相等的不同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

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人们通过交换产品,使各种极不相同的劳动彼此相等。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各个生产者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社会分工),而所有这些产品在交换中彼此相等。因此,一切商品的共同的东西,并不是某一生产部门的具体劳动,而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一般的人类劳动。表现在全部商品价值总额中的一个社会的全部劳动力,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亿万次交换的事实都证明这一点。因此,每一单个商品所表现的只是一定份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或者说,由生产某种商品即某种使用价值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人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彼此相等,也就使他们的各种劳动彼此相等。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一位旧经济学家说过,价值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过他还应当补充一句: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关系。只有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来看,并且只有从表现在大量的、重复亿万次的交换现象中的关系体系来看,才能了解什么是价值。“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愿听各方说说它一一包括说它的不对之处。这样,作为有幸旁观这关于劳动价值论争论的我们,也能增知长见,有助于我们不比百多年前的人见解、认识差一一作为已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哪能比一百年前的人差呢?

(本网页图片来自网络,如对使用有意见请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