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的符号认识,不管是语言还是文本都是“符号”,暨无论物理数学的理科学问,还是文学政治经济之类的文科学问,都是语言或文字构建的符号认识。
我们把形成这些学问的文字的”图形“或者语言的”声音“称为”符号的能指“。我们把这些符号中文字“图形“或者语言的“声音”所指示的对象称为”符号的所指"。
人类形成“符号认识“是“符号的能指”指向“符号的所指”。
举个例子,我们看见一块地上的石头,我们说的“shi’tou”的声音即“能指”就不是地上那个灰不溜秋的坚硬的石头的对象即“所指”。
我们可以看到“符号的能指”不是“符号的所指”,暨构建符号认识的语言文字的“图形”和“声音”不是这些“图形”和“声音”所指示的对象。
进而我们通过符号认识建立的概念和知识也既不是“符号的能指”的“图形和声音”,也不是“符号的所指”的对象,而是不同于以上的有意义的概念或知识。
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人类能构建的符号知识都符合”符号的能指“和”符号的所指“这一对矛盾的事物运动形成新的事物“概念知识”的逻辑。
我们设“符号的能指”为“a”,“符号的所指”为“¬a”,形成的概念或知识为新的”A“。就可以通过之间互相否定的辨证运动构建逻辑运动的符号形式。
我们先设定出这个辩证运动需要的符号:
概念:a 概念的否定概念:¬a 展开(否定)符:╲ 剩余符:╱ 统一符:凵
新的概念:A 新概念的否定:¬A
说明: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设置a和¬a这一对初始的矛盾概念。
我们进一步对这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发展构建发展符号。分别有:展开(否定)符:╲, 剩余符:╱, 统一符:凵。
最后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会形成新的矛盾概念,故对新的矛盾概念设置符号新的概念:A ,新概念的否定:¬A。
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符号形式
第一步:(正)
第一步开始:a╲¬a
第一步完成:a ,╱¬a
说明: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运动符号形式的开始是概念a去否定概念a的否定概念¬a。我们将这一步表示为a╲¬a。a与¬a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矛盾律,既a=a,a≠¬a。a对¬a是不同的,¬a与a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a与¬a有边界。
矛盾概念边界互相之间表现的差别已经有了一个公认的命名既质。矛盾概念边界以内则称为量。
在唯物辩证法的第一步中,概念a是¬a的否定概念。a╲¬a表现为a否定¬a,既a否定掉¬a相对于a的差别既¬a的质。在这里我们将a否定¬a的称作否定性展开,中间的否定符也可以命名为展开符。
黑格尔将矛盾概念互相之间表现的否定性命名规定性。这种否定规定性并不是否定掉¬a存在。如果a否定¬a存在的话,矛盾的概念只存在a 。这样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也不能继续进行。我们构建的是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符号形式。故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要求a对¬a的否定不否定¬a的存在,而是否定¬a的质。
我们继续认识a对¬a的否定。a否定¬a到不能否定的程度,会有剩余的¬a的存在。这时剩余的¬a不能再被a否定。这个否定的过程是a对¬a的规定性在¬a中展开。黑格尔将称其为a的质在¬a中的达到了否定的尺度。达到否定尺度的a对于a的边界中的量说是也达到了量的扩张的极限。这个过程也被成为概念运动中的量变。
这一步达到否定尺度的a的质不再量变,达到尺度的质对应扩张到极限的量。这个量被称之为定量。我们在这里定义一个“完成”的概念命名。“完成”既某个概念量变发展到了自身的尺度。
以上我们对于概念运动中的质,量,尺度及定量的概念的认识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完成的。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第一步完成后,我们将¬a 中剩余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称之为标记为¬a的剩余标记为╱¬a。
a对¬a的否定的完成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一步的完成。完成之后形成完成自身否定性或者说质的尺度的a及¬a中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形成的概念╱¬a。我们对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一步有一个公认的命名暨正。
第二步:(反)
第二步开始:╱¬a╲a
第二步完成:╱¬a,╱a
说明:
接下来我们继续认识唯物辩证法暨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第二步。第一步正完成后形成了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概念a及概念¬a中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形成的概念╱¬a。
我们认识到在上一步中a对¬a否定已经达到了自身的尺度,a对╱¬a没有否定。既概念╱¬a不表现出之前¬a对a的差别。但是a和╱¬a的否定关系不能停止,否则辩证运动就会不存在。
我们再去认识a和╱¬a,概念╱¬a是概念¬a中的剩余,╱¬a属于¬a,╱¬a不是a。概念a不否定概念╱¬a。概念╱¬a对a是一种不同于a和¬a之间的否定性的否定性。
这样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二步╱¬a╲a得以展开,暨概念╱¬a去否定概念a。这一步的否定╱¬a也不是彻底否定a存在,而是╱¬a相对于a的否定性在a的边界中完成否定的尺度。
这一步完成后,概念╱¬a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尺度。概念a的边界中剩余了概念╱¬a不能否定的a部分称为a的剩余标记为╱a。
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第二步的完成,形成了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a及不能被╱¬a否定的a的剩余形成的概念╱a。唯物辩证法的第二步被命名为反。
第三步:(合)
第三步开始:╱¬a凵╱a
第三步完成 :A ¬A
说明:
以上我们就构建完成了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符号形式。在辩证运动的第二步完成后,形成了在a中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的╱¬a和不能被╱¬a否定的a的剩余╱a。
我们知道a不能否定╱¬a,╱a属于a。所以╱a也不能否定╱¬a。而╱¬a在a中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尺度,也不能去否定╱a。在这里剩余的概念不再互相否定,但是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依然不会停止。
我们认识到╱¬a是在概念a中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这是在概念a的边界内完成的。我们认识到进入a的边界的╱¬a会与a的剩余╱a不再互相否定,双方都在概念a的边界内。
然后我们要认识到╱¬a对a的否定并不是╱¬a完全进入a的边界内。因为这样的话╱¬a就不存在了。而我们已经认识到矛盾概念的运动是在完成否定性的尺度,而不是否定存在。所以会存在未进入a的边界的╱¬a的部分。
在a边界内的╱¬a和╱a由于不再互相否定,对边界外╱¬a来说,a边界内的╱¬a和╱a在a边界内达成了统一。这也就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开始╱¬a凵╱a。
统一形成后的边界内的形成了既有¬a的部分╱¬a的成分又有a的部分╱a的新的概念。我们在这里标记为A。
新概念A既含有a的成分,故不是¬a。又含有╱¬a的成分,故不是a。而未进入a的边界的╱¬a属于概念¬a。所以未进入a的边界的╱¬a跟新概念A是不同的概念,这里将其标记为¬A。这也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完成。矛盾概念A是一种新的质。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最终形成了质变。
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也有公认的命名暨合。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运动合题的完成产生了质变形成新的矛盾概念A和¬A。
第三步完成后形成新概念的A与¬A会继续进行新的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
我们完成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在正反合的辩证运的形成和发展。矛盾双方质变量变辩证运动是指向“真无限”的,“真无限”的概念在认识中是包含一切可能的。
基于这一逻辑的完成,我们可以重构我们能完成的所有关于“存在”的认识,从物理到社会再到认识本身,最后完成我们对我们自身的存在的认识。
开启我们人类认识的新纪元,开启我们人类世界的新纪元。
大家也可以进我的主页去看完整版的《实践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