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句不中听的话,王皓虽然一直说是技术最先进,但是每一次比赛,他能拿出来的技术,也就是平时的一半。
也就意味着什么呢?我个人勉强参加过一些比赛,我个人的感觉是,大型比赛,能打出正常水平的60%就已经是正常发挥了,能打出平时的80%就已经是发挥神勇了,能打出100%平时水平,就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能打出120%平时水平——参见另一个球类比赛的人物“08京奥决赛丹”,这种状态属于可遇不可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乒乓球比赛,每一个球我打过去,不是因为我被迫打过去,而是打过去的时候还得想方设法的不让对方回过来,同理,对方的每一个球也是这样,所以,你的所有的技术动作,其实都被压榨了——不管是从空间还是从节奏力度上,和练球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比分又带来心里层面的变化。所以,其实很多大赛冠军真实练球水平,是高的超乎想象的,没办法,你不拿出足够深厚的技能储备,到了比赛,一打折扣,就没多少能拿出手的了。
从技战术储备来说,王皓是没得说的,但是,一旦加上比分,就不一样了。
比赛中,王皓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的技术选择,这个就很要命了。打过乒乓球比赛的朋友都知道,比分是9比9平的时候,其实双方都开始保守了,因为绝大部分人这个时候都是怕输不敢失误的,但是,比如张继科就正好相反,到了9比9平,他该怎么打,还怎么打,半出台球来了,很多人会选择过渡一板,因为这种比分会让人们有心理负担,而且半出台球不好处理,但是张继科不会,你9比9给个半出台,他只要步伐到位了,该爆冲就是爆冲。这种无视比分的心态,让他当年可以上演各种逆境大翻盘。
其实这种情况跟球员技术水平已经没多大关系了,更多的是个人脾气性格使然。
所以,你说巅峰柳承敏有多厉害?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厉害,只不过王皓那一场球,发挥的实在是——一上场就让人觉得气势上矮了一头。而且因为恰逢那时候我也学了几年乒乓球,所以看比赛已经可以看出点内容了,王皓当时几乎所有的变线也好,进攻也好,其实都是能预判的,为啥呢,因为我都能判断一些他的球路了。而柳承敏当时,一是已经状态打疯了,二是王皓质量再高的球,只要预判到位了,那就可以应对。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去步伐调整,去引臂,去挥拍,甚至能再想一下怎么去变化一下。
所以,单纯从球路技战术来说04柳承敏和24巴黎小胖谁赢过谁,那,肯定是小胖。但是,如果真的把04年决赛那种可以生吞活剥一切的柳承敏拿过来呢?虽然大概率还是小胖赢,但是竞技体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种不确定性。虽然我肯定希望小胖赢,但是考虑到器材变动,考虑到大赛环境的可遇不可求。
胜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