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到靠谱回复,简单说几句吧。有些内容可能更适合大夫之间交流。
1,中药颗粒剂国标问题。国标强制推行以后,从多个地标统一改为国标执行,国标是提高了药材成份质量含量要求。地标相对比较宽松成份质量存在一定波动性。改国标以后,特定某药材颗粒剂中,强制要求某些成份检出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必须达标。如果厂家的基源药某些成份不达标,就需要加大投药量,甚至要超出几倍投药量才能达标。地标颗粒剂一般比传统饮片贵一两倍,国标颗粒会更贵出两三倍以上,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刚刚推行国标,厂家尚少,价格尚未凸现竞争比价市场效应。后面会降价的。
至于颗粒剂的鉴定成份乃至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等效传统饮片,历年来医界多有争议。大夫用药也会根据实际使用的反应来决定如何使用颗粒剂。也不会在单一药物方剂乃至治法上吊死。
颗粒剂单价贵,但总用药量少,同样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下,总费用相差不大。大夫本事好,能善用颗粒剂,全疗程总体费用还会显著下降。另外,颗粒剂服用便利,和其他剂型配合使用,有助于增加诊治依从性,巩固疗效。从患者角度看,搞好身体而病愈,和反复发作,那个更节省时间精力金钱成本?这笔账正常人的脑瓜子还是拎得清的。
2,至于中药材为什么这么贵的问题。疫情扩散两年多了,长新冠普遍存在,中青年猝死已成常态下。中医中药需求飞涨,炒作中药材的各路资本越来越多。疫情以后,殡葬业和中药材经营业成为确定性上升的行业。以前那些炒作农产品,水果,茶叶,房地产,餐饮业等等的各路游资纷纷入行囤货炒作。部分中药材出现天价也就不稀奇。感到稀奇的是哪些后知后觉的毫无社会经验的白纸们。时间往前推,类似华润这样的奸商操作阿胶涨价,地方国企炒作白酒价格,中药颗粒剂的价格还是小弟弟毕竟还有限度。
正经大夫用药,当用则用,药贵亦可主动避坑,实现医患双赢。不正经的大夫,治不好病,大把花销才是大坑。
3,决定医疗费用大头的主要因素还是大夫的水平。大夫是终身学习职业,需要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才能提高业务水平,方能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为患者节省总体医疗成本。
现在医院里长新冠一大堆,西医分科太细,学历教育为主,大夫普遍全科能力不足。对于长新冠这种典型全身感染,多系统损害疾病认知及应对能力不足。中医中药对待此类疾病则有先天优势考量其整体恒动,中药大量应用于长新冠治疗是时代选择。那些一根筋迷信西医专科大夫的患家,可以说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我这里过去两年花费海量检查费治疗费还病情恶化,被建议去精神心理科治疗的年轻人一大堆。可见不好好提高业务混日子的西医大夫还为数不少的。
动歪脑筋的西医大夫是医疗费用的坑人主体。有长新冠患家花800块挂号费去华山看张文宏,三分钟就打发了建议去看心理科。还有热衷于给厂商站台的瑞金郑民华,明明知道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于癌症治疗中远期生存率相近,复发率更高,总体费用高三倍。一个手术日做十几台流水线手术整体占比95%以上不给年轻人独立的机会,教学医院的意义何在。大夫首要任务是看好病使用适合的疗法,讲究费效比。从患家角度,自己撞到这些会议混子,镜子技师手上,属于自投罗网。
中医中药也有黑心的,但是比起西医大夫受到的那些诱惑而言,小巫见大巫。西药厂商更是拉人下水好手。
类似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抗生素不灵之类的屁话,正经大夫一看就是业务水平差还无脑给厂商站台代言。用来哄哄对医疗界黑幕一无所知的白纸们,可不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4,中药价当下现状如此,会有一个大乱大治走向集约化过程。中药中成药集采已经开始进行中。医保短短一年半即告亏损,新冠是第一大贡献者。正经治病的中医中药要比开销了大量检查费药费住院费还建议患者去精神心理科的不正经大夫靠谱得多。
前几日一友人新冠数次后,出现严重痛经,月经紊乱,头疼失眠,经前经期前后十日不得安宁,尝试三相片调经未果。不得已就诊本地某种医院妇科,开出十二天方子,每日一剂,早晚各煎一次,总医疗费用五百出头。效果不错本次行经顺利,但是对中药价有所困惑,发圈问问下现在药价是否贵了?和她年轻时用药相比药价贵了事实无疑。那么与痛经带来的十日工作效率严重下降相比,从治疗效果中考虑她是否因此获益了呢?她后面也多半坚持不了天天煎药,多半也要使用丸散膏丹颗粒剂等等方便之法。诊疗平摊下来,每日治疗费用四十多,解决问题后那么这个费用合理与否。这是卫生经济学综合考量的内容。
5,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中西医偏见之争上,不如自己学学医理医技基本知识,从预防出发防病。这些核心防病理念根本不分中医西医。即使患病后知晓基本知识也可以货比三家,找到正经大夫解决问题满足就诊需求。正经大夫诊疗费效比一定会突出,而不正经的大夫卖了你,自己还帮忙数钱。
大体就说这了,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