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想要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提高,应该阅读哪类书籍?

略略略

近几年,我一直在学习写作,看过几本书。大学的《写作》教材,叶开的《修炼好文笔:人人都可妙笔生花》《帕拉尼克谈写作》《爆款写作》《什么都能写:写作技巧三步走》等等。这种书籍,当地大书店里多得很。

但看这些书籍没用用,如果没有练过笔,那么越看越不会写,因为这些技巧让你写作时犹犹豫豫,一会儿想用这个技巧,一会儿又在想那个技巧怎么用,结果最后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我还思考研究过《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样的名著为什么百读不厌的道理。也仔细分析过,优秀的作家是不是都必须学习大量的技巧提升文笔,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这些问题。我思考的结果是:阅读是必要的,但阅读不是别人推荐书籍,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

我还研究过《红与黑》《罪与罚》等这些让众人看了又看的经典世界名著。掌握了一整套小说等文章的写作技巧,而且,正在用这些技巧写爆款文章。

莫言是退伍军人,文凭不高;梁晓声、麦家、叶辛等作家文凭也都不高。

关键是练笔,提升文笔的有效办法就是练笔。我总结下来,按照下面几点去做,持续做,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一、需要不断勤奋练笔。练笔,是写作的实践,是平时的阅读、观察中渐渐积累起来的大量素材,用之于练笔,让自己熟能生巧。有练笔,就敢写,就会把各种写作技巧掌握起来,就会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语言连句成篇。这就是文凭不高的人也能写出名作的原因。练笔,就是直接落实写作的技巧,在脑勤、手勤等勤奋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形成,写作水平提高。

练笔是对各种写作技巧的一项实践活动,只有经过一系列实践,才能把别人的写作技巧最终成为自己的。因此,练笔的作用就是直接提高创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写日记,写片断,写短文、改写、续写,扩写、缩写,仿写,各种文体练习;写花草,写虫鱼,写日月,写风雨,等等都是练笔。还有多种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练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练习。

练笔,还要修改,修改又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能,鲁迅先生特别强调每篇文章的修改,他强调每次写完后,轻声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感受一下语句的顺畅不顺畅,表达准确不准确。福楼拜、莫泊桑都很注重文章的反复修改,语言的精心提炼。

如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心理描写,可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斗争,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表现力更强。在西方名著中,心理描写是特别擅长的。例如,“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有了反应,只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寒风像无情的箭,扎进我的心窝里。”这是受到意想不到刺激时的内心活动。

‌再举些例子:

表达紧张和不安‌:例如,“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

‌表达喜悦和兴奋‌:例如,“妈妈同意我参加夏令营啦!我的心里好像刮起了一阵喜悦的龙卷风,刮得我直想原地转圈”‌。

‌表达尴尬和困惑‌:例如,“我很想上前给她道歉,但尴尬就像一株捕蝇草牢牢地困住了我这只小飞虫,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表达决心和毅力‌:例如,“我心烦意乱,教科书上的汉字好像变成了一只只跳蚤在我眼前跳来跳去,我根本看不见书上写的是什么”‌。

通过这些例子和形式,心理描写能够生动地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需要大量阅读。阅读,世界就在眼前;不阅读,眼前就是世界。阅读自古以来就是对写作非常有益有效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快速积累别人成功经验的最有效方法,阅读一本书等于是用名人的眼睛看了一遍世界,等于是认识了一遍遍生活。阅读,等于是用名家的教诲激活我们沉睡的写作细胞。阅读更是积累好词佳句的生活渠道。学生不仅要听好课跟着老师阅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思路、归纳写作方法,还要自己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报刊杂志、世界名著等作品。任何阅读,都会产生一系列认知活动:感知语言文字,接受语言文字文笔熏陶,感悟语言文字魅力,形成语言文字的积淀和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如果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多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难得言辞之要领)。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无法通过训练完成,任何老师都教不了,只有自己靠大量阅读自悟;这就是阅读的奇妙之处,也就是“玄”的地方,无可替代。

阅读来的好词佳句,是不是就是表达能力和文笔的材料?

三、学会观察。观察又分为两大方面:①观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无尽源泉,所有的创作都来自对生活现象的积累;学生可以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外出秋游春游也可以观察。上班族可以上下班路上进行观察,外出旅游或活动时观察。②观察自然,老子说“道法自然”,向自然要素材,观察风雨雷电,观察花鸟鱼虫,观察云卷云舒,观察日月星辰,都是人生,都可以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观察的序列化很重要,如果把观察序列化,那对观察内容的认知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观察是写作中描写的基础,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一般观察又有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深入观察又包括比较观察、反复观察、体验式观察、观察与联想想象和调查的关系等。

四、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让阅读和观察更加有效更具价值的催化剂,是让素材能够成为作品题材的孵化器。独立思考,更是对阅读和观察进行消化、转化,变成自己的营养,进行再加工,让写作能有持续不断的活水,永远使自己的创作保持新鲜和魅力。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有真正的创作。人,是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在阅读、观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积累的重要工作。独立思考,使我们成为自己,思维有批判性,思想有自由性,人格独立,写作具有个性,不会人云亦云,不用再抄袭、背诵作文,因为独立思考让自己产生思想,思想是有力量的。思考问题并且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比你知道某些特定的知识更重要。”

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写作的素材,到底哪些素材才能成为题材,这就是需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的参与,才能使写作真正属于自己,才能真正获得持续的收益。

左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