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角下是东海龙王敖光。
饺子导演最自信真诚的地方在于他敢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不仅仅是哪吒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还有敖光、申公豹更是我们文化中会成就的那一类独有的、有魅力的人物。
别看近些年拍我们自己故事的导演很多,其实没多少人敢讲一个叙事不西方意识形态,真正有层次、有血有肉的正面中式君父形象。
敖光是一个非常古典派的中式君子人物。礼义仁智信俱全。但同时,他的人物层次又展现了是一个反封建君臣父子体系的形象。
敖光信守承诺。无论是对天庭还是对太乙真人、李靖夫妇,只要答应了就是一言九鼎,绝无无故毁约的可能。
极具责任心和担当。一守海底就是千年,无一日懈怠。冲破天元鼎的时候能稳住人心。仙翁还没栽赃就把偷换灵珠的罪责一人揽下,从不提与他合谋的申公豹和族人。
光明磊落。他的武艺都是先出架势再出手,对手能看的明明白白。放出海妖的时候说“恩怨来去自便”,坦坦荡荡,不惧人家来上前向他寻仇。
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敖光做决定从来都是基于东海族人的大利益,为保证集体都活得好而接受天庭封赏。天元鼎之内他不会抛弃众人独自逃命。大战后也是第一时间带领组群重寻家园休养生息。
克己复礼。从他身上看不到哪吒的尖锐叛逆,也没有申公豹的锐意进取。除了外表威严冷酷以外,好像没有特别强烈的性格,但全故事中只有他真正有耐心听结巴的申公豹讲话,身为君父会深刻反思自身向敖丙道歉。
可以说敖光无论是为君为民为友为子,都是那个能站出来给他们兜底的人。
他自己,无论是为人父,为人君,为人友,(还有番外《敖丙传》中为人夫)都可以算无可挑剔。
所以我非常反对一些对敖光污名化的解读,比如说他“因为颜值被忽略了智商和那俩兄弟一样”。
这种解读像极了从前被曲解的郭靖和萧峰。
时代无论发展到哪一步,利己与有担当,小聪明与大智慧都会被混淆曲解。
像敖闰一样关键时刻叛变不难,独善其身对于敖光的本领来讲易如反掌。但是他的内心从不存在这种选择。
“善弈者无通盘妙手”
敖光没做出过奇诡妙绝之事,好像显得不机敏聪慧。那是因为他一直做的都是关乎生存和长远未来的大决策。
匹夫一怒不过血溅三尺,但势微时蛰伏未雨绸缪,事到临头也不退缩手软的才是大丈夫。
他接受天庭的条件镇守海妖,也没有坐以待毙,抓住时机培养儿子为族群另谋生路。
仙翁的真面目没暴露时,只因要伤害他的族人,便单刀赴会,以一顶千军万马。
仙翁真面目暴露后又当机立断撕毁契约带头硬刚。
大战胜利后不恋战,迅速带领族群潜入深海安家。

敖光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英雄,而是一族之长,是君父、大家长。他凡事都以整体东海族人的利益为先,
所以他少了个人成名的机会。所以他总是看起来有些保守。
能为大局,一个族群做决定的人,无法招招出手都精妙诡谲,他要思虑的平衡的事太多。能带领一个族群在三方势力间周旋而千年不衰的人,绝不可能是庸碌之辈。
而所谓的龙族所有心眼都长在她身上的敖闰,最后“聪明绝顶”地背叛母族投靠了仙翁——精准选了一条万劫不复的死路。
献祭自身的自主权换取的自由并不是自由,只能沦为用完就丢弃的工具。
电影中这段剧情映射的现实,就是小国把自主权拱手让出,以为能一劳永逸,换来长久的繁盛。实则是霸权国出问题第一个被吸干骨髓后无情丢弃的棋子。日韩财阀政客是都是美霸权的工具,而他们的老百姓则是工具的血包。
龙族的领袖如果是敖闰,多少条命都得填给仙翁当炼丹炉的养料。
龙族在以阐教为首构建的世道体系下,千年的动荡之中虽过得不算体面,看似有了编制也只能干累活儿,但和同样与世无争的“妖族”动辄灰飞烟灭,被炼成仙丹相比,族群得以保全就是最大的胜利。
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生存,永远是一个族群的根本。
电影最后有一个镜头非常震撼,幻化为人形敖光敖丙父子,带领刚刚恢复自由的龙族在深海里潜游,寻找新的家园。
这一幕静谧又宏大,充满神性与希望。此时的BGM由刚结束的大战热血沸腾转为悠远舒缓,像纪录片中深海鲸群在汪洋中不断迁徙一般,生命得以延续,族群得以自由。
由此往复,生生不息。
五年前看第一部的时候我会为哪吒、敖丙向命运发起挑战而热血沸腾。现如今则会被敖光这样端方持重,行事以大局为先的人物所打动。
能担得起众人命运兴衰走向的人,永远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能把集体安危放在心上的人,绝不可能怀有恶念。
敖光这个人物从1到2刻画得非常丰满,极富层次和故事性。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大山”
第一部里龙王展现的是他冷酷、苦大仇深的一面。
以为他会在几千年的炼狱磋磨中麻木、丧失斗志。结果阐教没暴露前他就挥刀砍向仙翁权威,大喝一声“欺人太甚”。
以为他对自己用集体主义约束自我,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结果他坦荡承认自己的局限,主动觉察、支持敖丙的个人理想。
以为他脾气急躁,要琼浆玉液只会硬碰硬明抢。结果他比仙翁都耐得住性子,千年来龙族没一点把柄,逼的阐教先出手栽赃然后暴露真面目。
以为他厌恶给自己、龙族不断制造麻烦的三手足,关键时刻会献祭他们顶罪或找机会划清界限。结果他从未将三龙王视为敌人或打或杀,惹祸也只是关起门来用兄长龙王的身份骂一骂。烂摊子都是他出面收拾。
敖光的野心很小,天地四海之内只装一个东海。
而他的心胸很宽广,好像大海,把所有恩怨情仇,世间纷争都通通装下。
海妖自由后无人上前向敖光寻仇。
破鼎之时众妖皆听他的号令。
分身乏术之时,族人会拼死为他争取时间。
人心知道谁靠得住,
东海众人会选择他们的王。

进一步补充一下为什么“能担起种族命运兴衰的绝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因为从来能为集体做决策,且做的合理正确永远比为个人做决策要难得多,对智慧决断执行力要求都更高。
很多人都说敖光手腕一般,忍辱负重啥也没换来,龙族还过得很艰难,内部有有各怀鬼胎的亲手足。
这种想法有个常识性的错误,认为手腕高明的领袖麾下不会有矛盾、斗争,以及阶段性的势微。
伟人说过,事物伴随矛盾,永远都存在矛盾。
领袖的手腕,体现在可以灵活将内外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转化。
电影里的世界观,是阐教构建了社会体系,以仙人妖魔来区分三六九等。
在这个大环境下,龙族虽强但是没强势到干翻阐教重建话语权的地步。龙族和在三界面前还是单一小群体。但因为天生神力,族群较为团结壮大(比起电影里的散妖,土拨鼠、石矶娘娘、申公豹家乡),所以阐教也忌惮,不选择硬碰硬而是招安。
这是龙族手里唯一的牌。
龙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身生存和阐教不公平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伴随此主要矛盾的,还有内部理念不和与种族群整体走向之间的次要矛盾。
这一点敖光非常清楚。
他们再硬拼也不过是自损一千伤敌八百。阐教一时半会儿也不敢当面硬刚。那么只要不死,等待时机给龙族寻找强有力的发展机会,才能扭转局面。
反正都是不死之身,活个千八百年不成问题。
所以龙族选择了一个不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又合理合规的方式——培养后代走向决策中心,掌握话语权。人家从来没想着坐以待毙。
在主要矛盾面前,任何次要矛盾都是可以存在的。三龙王再发牢骚,铁链还拴着他们呢,敖光凭一己之力就能镇压。
而且敖光并没有把他们当成敌人或打或杀,还是将他们当做是自己的手足,自己的族人。
主要矛盾解决的那一天,很多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电影里就能看出,只要这仨不闯大祸,敖光不会真的生气。他们发牢骚抱怨搞小心思都是可以容纳的。
如果非说敖光的问题。
只有没野心,这样一个对领袖来讲的短板。
没有野心,所以敖光比起开疆拓土的斗争形领袖来讲看起来保守许多。
他无心和世界规则争斗,所思所想都是自己的族群过得好就行。这是这个人物的底色。
但没有野心不等于没有手腕。
有手腕不是内部没有矛盾和斗争,不是左右逢迎。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做出最有利于集体大利益的决策。
龙族确实成功了。
千百年动荡,妖族动辄被阐教铲除、炼化。龙族绝大对数都活了下来,还拥有了灵珠身份的太子。战力(武装军事能力)更上一层楼。
他比仙翁更能耐得住性子,千年来愣是没有一点把柄。反而是把仙翁逼得速速屠杀陈塘关好出师讨伐。但也正因如此仙翁暴露,阐教体系被摧毁,“妖族下贱”的命运也被改写。族群真正自由。
敖光作为领袖头脑清楚,不冒进不短视。了解世间现状,了解对手,也了解自己。
没有在阐教强势之时硬碰硬折损种族,挥霍手里最强的底牌。
没有在蛰伏之时消磨斗志,找准时机为龙族发展硬实力。
阐教真面目没有暴露的时候,他也不是一味退让的保守派,而是敢挥刀砍向权威,大喊“欺人太甚”“老鬼,看刀”的斗士。
他内心里从没认可过所谓的阐教权威,骨子里也不是投降主义。
补充: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觉得龙族被招安这段过往还有很大的解读空间,更希望这一段往事可以后续揭露出来,这样龙族和敖光的形象会更加丰满更有精神高度。
以下是我个人的解读:
敖光能成功让龙族蛰伏千年不衰,除了他的领导力优秀之外,还因为龙族这个族群的自我认同感和凝聚力极强。
龙族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内核,所以他们凝聚力极强,生生不息。
仙翁的手段是把战力一般或不成势力的妖都抓走炼丹,能力强者招安为己所用。所以有鹿鹤申公豹敖闰,后来还想收服魔童哪吒。但却唯独对强大的龙族赶尽杀绝。
这证明敖光当初肯定被游说过,只要归顺于阐教,就可以炼去他的龙角,让他拥有和仙人一样的身形成为阐教中人。像鹤鹿一样完全看不出原形。同时只给了龙族身份,而要把海妖抓去“教化”。
敖光肯定拒绝了,他化形有非常明显的龙族特征就可看出他以龙族血统为傲。他觉得龙角利爪是力量和荣耀的象征。
并且和天庭谈判拒绝交出海妖(幕后纪录片中饺子说曾经龙族和海妖一起对抗过天庭)
海妖被镇压在东海应该是敖光提的条件,招安可以但是海妖不跟仙翁走。仙翁奈何不了龙族只能接受这个条件,属于各退一步。
仙翁见用“恩赐”都动摇不了敖光和龙族,足见龙族是个强势又棘手的群体,又不能为己所用。所以决定找机会讨伐,势必赶尽杀绝。
所以敖光和龙族早在招安谈判时期就见识过阐教的虚伪了。
得道成仙不过是他们说行就行的把戏。所以龙族能无怨无悔跟着敖光镇守海底千年。他们心里都以龙族为傲,宁可蛰伏另谋出路也不愿否定龙族的血脉。他们觉得成仙但不能以龙族身份行走世间是不值得的。
龙就是龙,不能忘了自己是谁。不可抛去自己的文化精神根基只为依存苟活。
所以再品敖光培养敖丙成仙真是一步妙棋。龙族以自身为傲,但不迂腐不闭门造车,懂变通。太子什么身形有没有龙角没关系。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行。
电影最后龙族在深海处等着敖光带领他们寻找新家,无论看几遍都会被打动。一个族群有傲骨,有强烈的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是不会湮灭的。
仙翁说这世道只有依靠强者才能生存,否则天地虽大也不会有生存之地。这话在灵珠魔丸身上不可用,于龙族也不可用。强者都是自成势力,真龙从来都独占江海。
看到很对人解读龙族像是苏联俄罗斯,但我的角度龙族更有东方的精神内核。至于究竟如何,就看后续饺子导演如何演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