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文科到底学了什么,能干什么?
文科真正的金矿不在辞藻堆砌,而在价值锚定。
苏东坡写《赤壁赋》打印机也能排版,但"寄蜉蝣于天地"的宇宙观,AI算得出像素算不出悲悯。当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若有个数据库,他照样要从剩余价值里挖出人的异化。
需要警惕的从来不是机器比人强,而是人把自己活成机器
现在某些文艺工作者,写诗像算法迭代,搞研究如流水线作业,这才是真正该警惕的"人的异化"。AI不过是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文科教育里的"八股病灶"。
我建议文科生读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早把这事说透了:当技术解放了人的机械劳动,真正的"人的解放"才刚刚开始。与其焦虑被AI取代,不如想想怎么用AI挖出比《离骚》更磅礴的时代之问——毕竟,屈原可没ChatGPT帮他查楚辞韵脚。
六十年代有人质疑计算机会让数学家下岗,结果催生了冯·诺依曼。今天AI能写诗了,说不定正逼着我们重新定义什么叫"文人风骨"。记住,石器时代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而是人类举起了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