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日媒谈中国球员旅欧困境,称中超待遇太好对中国足球弊大于利,是这样吗?中超待遇对球员有什么影响?

浮梦儿
167个点赞 👍

李磊去瑞超草蜢拿的是队内顶薪,和国内薪水持平。

瑞超的薪资水平在一众欧洲二线联赛中算是不错的,队内顶薪也仅仅和中超的国脚级水平薪资相差不大,可见欧洲二线联赛对于中国球员的薪资吸引力着实一般。

我们许多球迷看待钱的问题时,缺少一点现实感。

球员首先是人,是人就要先考虑养家糊口,而且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谁不想要大合同?不能因为挂着国家足球的名义就让个人去牺牲,这叫慷他人之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你本地拿1万月薪,让你去千里之外的地方常驻,远离家人亲朋好友也给你1万薪水,你会去吗?开1万5你会去吗?

你只要不傻,就不会去。因为先不说租房等额外花销,离开本地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亲情网,去另一个地方都要重新开始,而换取你离开本地的只有高薪资,没有个2倍薪水谁会去外地?这是逻辑常识。

凭什么球员就要背负所谓的家国期望,放弃国内高额的薪水去国外?还有的什么在国外踢出来可以拿代言等等,这事儿早着呢?踢不出来你给他补薪水呀。

另外说到欠薪,只要你有心,你会发现,欠薪的基本都集中在中低级别球员,对于国家队球员来说,我年薪500万,你欠我100万,虽然名义叫欠,实际有多大影响?而且国字号球员,要关系有关系,就连铁子都敢要6000万,追个欠薪其实不难,大不了不要了,不像中低级别球员那样欠薪一下伤筋动骨。

这是第一个问题,再谈第二个问题,中超为什么待遇高?

中超市场大呀。别提什么中国人收入低等等,谁也没让14亿人都去看球呀。对于一个足球联赛,有个几百万的观众就能吃的很饱了。

荷甲比利时葡萄牙等等这种千万人口的国家,我就不相信他1000万人口全是球迷?核心球迷都不见得比中超多,人联赛不活的也挺好吗?

我们的球迷是绝对少,相对多。人口基数摆在那,足球是吃人口红利的。14亿人的百分之一就是千万级别了。

中超场均接近2万的观众,世界第六的观赛人数,北京、成都等光一个赛季的门票收入就得5000多万,这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联赛。

中超球队亏损的问题在于,收益被挤压、不可控成本极大。比如广告、版权、球衣等等收益都由足协说了算,一签就是大锅饭合同,而且分配极不合理,我们看到的足球比赛的广告牌基本都由足协控制。

中超球队没有比赛日收入,这个涉及安保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场地租金、安保费用相对很高。

就算被挤压,但中超好的球队一年收入也得有2个亿,这个数字放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全世界不是只有五大联赛,还有成百上千的各种联赛。

稍微懂点经济常识的就知道,1个垄断市场,不看产品质量,看的是市场规模,所以,中超球员的薪水不可能低。

第三个问题,中国球员有没有能力踢欧洲联赛。

还是那句话,别老盯着五大联赛,大部分日韩球员也都不是一上去就踢5大联赛的,都是从欧洲二线联赛开始练级的。

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不能对欧洲足坛有滤镜。我们先看下国内球员在欧洲二三四线联赛的出场。

李嗣镕,国脚李明的儿子,经常被嘲笑中乙都踢不上,现在已经开始踢克甲了,也就是克罗地亚二级联赛,数据还不错,新赛季过半,8场比赛5次首发。

张佳琪,相当边缘的国脚,在法乙勒芒队踢过半个赛季,12场11首发。2014赛季金元足球时期回潮。

岳鑫,疯狂踩单车被群嘲的那个,21岁踢丹甲,丹麦二级联赛,12场8首发,去丹甲之前踢过中超,属于替补,回国后踢了2个赛季中甲主力。

贾博岩,19岁踢克甲,17场7首发,算作小牛球员,第二年回国试训中超,第一次试训失败,赛季中期签约南通支云,10场2首发。

张呈栋,22岁葡超,26场6球,绝对的联赛新星,2013金元足球回巢。

王上源,20岁比甲布鲁日,7场4首发。换了教练后没机会了。

中国球员在欧洲二三线是有生存能力,这些球员在年轻的时候都在欧洲留下了一点印迹,问题在于薪资,确实低,国内有好的待遇为什么不回来呢?如果他们能在欧洲坚持下来,踢二线联赛的一级联赛一点问题没有,关键就在于他们自己不想待了,足球有时候也是个心气儿,没心气了不回来干啥?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日本的留洋球员成长路径,都是在日职联踢出一点名头,23岁左右就早早去欧洲,然后一直打拼,我们这边23岁踢出来,立马就加薪,家长培养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到了赚大钱的机会,这个谁顶得住?即便在欧洲打出点苗头来,国内立马也是高薪开挖。

当年唐诗在葡乙贡多马尔不到20岁,踢出了30场12球的高光,第二年回国,快10年了,就踢了20场中超,现在人到30,一直在中甲徘徊。

综上,中国球员无法去欧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薪资。

这个问题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社会性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发布于 2025-02-09 12:32・IP 属地山东
王大定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