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薪资根本就不是中国球员旅欧的重点,关键还是水平和一些其它的原因。
谈正题前,我们先看一个小插曲。

除非是资深日本足球迷,所以基本上不会有人认识上图右边这位球员。
倒是本田圭佑大名鼎鼎,相信不会有球迷不认识。
大家都知道,本田圭佑现在还活跃在东南亚足坛,自己虽然没有A级教练证,但通过遥控指挥,一直是柬埔寨国家队实际主帅。
而他执教间隙还在不丹联赛踢了几场,过起了神仙般的世界足坛流浪汉生活,世界各地到处体验风土人情。
而这张照片的背景正是出自柬埔寨金边,右边这位球员也并非籍籍无名,他就是前日本国脚,前广岛三箭前锋皆川佑介。

曾经为日本队出战过一场国际A级赛事的皆川佑介去年夏天离开日本后,并未退役,而是加盟了柬埔寨超级联赛。他也成为柬埔寨联赛历史上最大牌的引援,毕竟皆川佑介可是实打实入选过日本国家队大名单,并有出场记录的球员。
无独有偶,皆川佑介并非日本球员在柬埔寨的唯一耕耘。
曾经在日本大学生联赛风光无限的水野辉、小川雄太甚至直接入了柬埔寨籍,已经为柬埔寨国家队出战正式国际比赛了。


这些日本球员在柬埔寨的闯荡堪称追寻梦想的另一种方式:即为了生存、也为了延续职业生涯。
而他们也是众多日本留洋球员的一种缩印--有拼劲、有恒心、有高处不胜寒、低处不怕蛰伏的勇气,也是大和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体现。
我想,这也是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细节。后面也会专门讲一讲,在柬埔寨奋斗的所有日本球员的故事,他们很精彩,也很励志,值得中国球员、中国足球人从某些方面学习。
好了,说回正题,为什么中国球员会陷入旅欧困境。
一、不愿脱离温室环境。中超的薪资结构虽然相较金元时期已经不是一个重量级了,但在整个世界联赛体系中,还是属于行业前列水平,虽然赶不了五大联赛、欧洲部分经济体强国、以及英冠等顶尖的二级联赛,但对大多数外援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日媒提到的中超的薪资结构水平,是事实。以此类推,能在中超、中甲踢进一线队的中国球员,他们的收入水平还是很可观的,再加上咱们国家很好的物质基础、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这些球员不愿意离开舒适环境的根节,也是中国球员和日本球员最大的差距:可能他们天生就更能适应不一样的环境,愿意去挑战未知的领域。
二、水平的匹配度。能在中超、中甲固定进入一线队的中国球员到底有没有留洋水平?我的观点:一是现阶段五大联赛的绝对主力没有、但有个位数的球员有实力踢进大名单,个别球员获得固定平台和出场时间后,有这个实力;二是很多球员可以在欧洲二级联赛找到稳定的出场机会,比如比甲、瑞士超这些联赛,而日本球员旅欧组的跳板,也一般集中在比利时。可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中国球员去欧洲二级联赛效力呢,这里就提到水平匹配度了,顶尖的中超球员,他们大多舍不得离开舒适的环境去到收入更低、竞争更激烈的环境磨练自己、而水平稍差一些的球员,则害怕这种环境去激励自己、甚至也可以说,这样的球员,他们在欧洲联赛主帅眼里,会更苛刻,他们基本没有即插即用的能力,去了可能会比留在中超、中甲机会更少。所以,我们看到李磊在瑞士的闯荡,就是如上的道理。
三、中国球员的个性。我也经常刷到很多草根球员在欧洲低级别联赛的奋斗,我甚至刷到过在菲律宾经营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中国人,这些人可能都有我们普通中国人没有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顽固,他们在某些方面来说,已经和日本人很像了。现在能成长起来的职业球员,他们已经不像很早以前,吃过太多生活的苦,从某些程度来说,他们可能更适应低开高走的节奏,但很难适应从零开始的环境,这也是很多旅欧、留洋球员无法坚持的始终。
所以,像吴少聪能在日本、土耳其、波兰坚持那么久,他已经是中国球员为数不多的存在了。
换位思考,试想一下,你能否在少小离乡的情况下,在日本、土耳其、波兰坚持那么久呢?尤其后两者还是生活质量远不如中国的国家。

在足球的领域,中国和日本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无论是我们大多数人能看到的,还是像前面说的柬埔寨那样,很多人看不到的。
旅欧、留洋更像是中国足球一小块拼图,无数个这种拼图加起来的差距,才是我们看不到的最可怕的存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