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岳云鹏相声,我终于知道前几天他为什么压力大到住院了,就这玩意,说完基本等于身败名裂
查看全文>>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春晚其实就是看个乐,让人轻松笑一笑,如果春晚不能让人发笑,哪还是个m的春晚。
另外新年大吉的,王菲的歌词还有一句:赠我一场病 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这么不吉利,是怎么上春晚的?你这么愿意生病,哪你一个人生好了,我们还是喜欢健健康康。
1、开场歌舞依旧很热闹,李子柒居然c位华服登场,给足排名
是我们的叶院士!“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来春晚啦!
作为陪伴“嫦娥”长大的“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向孩子们介绍了嫦娥六号模型:“你们看,月壤就是装在这个返回器里被带回地球的。”他亲切地寄语孩子们:“希望你们长大以后可以把国旗带到宇宙更远的地方!”
借伞真的是个小品吗?
岳云鹏说的那个真的叫相声吗?
B站的赛博生命弹幕能滚吗?
你B站买了版权,要么弹幕全放开,要么直接关闭弹幕,搞一堆机器人赛博生命连网名都懒得取(直接某地网友)占屏,正常的弹幕都发不出去,偶尔才能看到一句原神启动
春晚扭秧歌的那群机器人,是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
真正懂行的都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厉害,不要以为它们只是站在那里扭一扭,甩一甩手绢……这个动作背后的潜藏的技术实力,远超过它的视觉观赏性,某些方面可能比无人机和机器狗还要强。
秧bot这个节目真的是土出了新高度,事实证明无论多有科技感的玩意儿在六十岁农村老干部审美面前都会被无条件同化
“踏着如意舞bu!”
黄轩连口型都没对上
曾毅的词越来越多了
《借伞》这个小品把戏曲融了进去,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的白蛇传都结合到了一起。而当叶童赵雅芝唱响《渡情》的时候,童年从1992年穿越到了2025。
机器人甩手绢还是太先进了
孙越前面没有桌子有点不习惯了
(但是这个开场的位置别人真没他合适…)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相声,这个是怕现场观众睡着了,为了活跃气氛,所以让电视机前的我们尴尬(我都快信了)
埃文!捐给中国南京大屠杀证据的埃文!!!!!!!!他上春晚是真的!!!!!!!!有意义!!!!!!!!
这一届的春晚导演是有网感的,今年的老梗回顾都还挺高级的,比如尼格买提的春晚出糗,还有游泳队的《孤勇者》回响,以及《新白娘子传奇》引导蛇年——还记得猴年春晚死活不请六小龄童吧?——
是2020到2025这五年最好的春晚了。
介绍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跑过武汉的热闹市井,烟火人间气,一块路牌突然闪现:
张自忠路
今年的春晚,其实是有一个极大创新的,我称之为,春晚概念股时代。
多年以来,春晚的核心难题一直没变
——这个晚会要办成什么样子
是娱乐化,就让大家看个乐,还是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反应一些社会问题,乃至加一点普法科普。而反应社会问题,又涉及是要直面问题根本,还是和稀泥大家一起包饺子。
这个度很难把握,尤其面对十亿级的观众,很多届春晚基本都是在努力的走钢丝。
你以为的中式喜庆:
实际的中式喜庆:
我滴妈,什么工业古神的文艺表演,甩起来的赛博手绢,精准被机械臂接住,转速快的都出残影了……
文艺水平怎么样另说,科技美学给你拉满——
爽!
刚看完宇树的机器人扭秧歌,感觉这不是春晚,这是阅兵…这机器人扭秧歌看着还有点僵硬,但是我感觉让它端把枪去填线已经没问题了…
陈奕迅的《孤勇者》
我儿子满怀期待,准备站到电视机面前给我们露一手,结果他发现他不会唱这个版本的,当时脸都憋红了,哎,难为小孩哥了
今年的春晚,给我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一个汉口朋友说,刚看到武汉英雄城市那几句,一下子泪了。
沈腾和马丽这个……结束出门的瞬间我还在等后续,等他们推门进来,但没了。
“避我呢还是辟谷呢”这包袱没响。
马丽拿三个姑娘照片勾引沈腾,那是四个菩萨们试猪八戒。
马丽那句“老公走的时候家都搬空了”,算延续十几年前“你走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承重墙了”。
倒那一下有点《扶不扶》,而且“熟悉这业务”。
像在致敬过去的他们自己。
唱无锡这段,出现了范仲淹(苏州人)、徐霞客(江阴人)、苏轼(在常州过世),背景宜兴人吴冠中的画,苏锡常了……
请倪妮来唱《无锡景》,我一个无锡人觉得出有心了:
她成名的《金陵十三钗》里那首《秦淮美》,改编自无锡的《无锡景》。
有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
这么多人没一个逗乐我
反而机器人把我整笑了
最炸裂的一定是机器人扭秧歌。
在最喜庆的节日里,可能是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直播里,
进行了最搞笑、最温柔的战略威慑。这对五角大楼的震慑不亚于六代机和东风31实单发射。
丢手绢展示了不弱于人类的手部精细动作,足以拿加特林机枪和防弹盾牌。
下场时专门展示了人机协同模式,他们在告诉全世界,步坦协同已经弱爆了!人机协同才是未来
机器人在前面扛着盾牌和机关枪,人类士兵躲在机器人身后,扛着火箭筒,士兵火力和生存能力提高N个数量级。
这将深刻的改变未来的战场作战形式,等着国外各种花样报道和各种震惊吧。!
B站的央视春晚的弹幕是真的吗?
补充:我自己发了三四条,都看不到呢。。。
还弹幕聊春晚呢,自己发的都看不到,看到的都像机器人。。。
百年之后,和你史书留名的是我
央视对陈丽君真是偏爱啊,别人在表演,镜头却切给她好几秒单独特写。
建议刘谦也别再上春晚了,都春晚一霸了,年年都在,节目又臭又长又没意思,无聊透顶。
建议下次春晚把演员统一换成机器人。
用不了几年,我们的解放军边海防部队战士们就不需要进入一级战备来“欢度”春节了。
机器人大军又不需要过年,对不对?
记得每年过年,有一句俗话就要被提起来了:战士过节,干部过关。意思是逢年过节战备不能松,战士们还能歇一歇,干部必须要对付各种战备检查、战备拉动,时刻绷紧那根弦,只为站在全国人民前面,让大家安心过节。
这一大群机器人出场,让我看到了这种日子的尽头。
两足机器人看起来还很稚嫩,脚步也没那么灵活,虽然是“舞蹈”但确实没什么美感。不过地球上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了,咱们已经开始追求“美感”,第二名还在争取“站稳”,对不?
这就可以了。
我把今年春晚最佳节目投给机器人。
反思录1
同样是机器人,
西方已用于战争,
中国却用于表演,
这是还要走老祖宗点错火药科技树的老路啊。
B站弹幕
电视机开晚了,没看见李子柒╯□╰
开头几首歌感觉还不错。
这个白蛇传的小品。。。目前莫名其妙中,对我来说唯一的笑点,是阎鹤祥。他一开口多少就带点儿效果,整个小品实在是。。。只想请法海来
谢邀,人在演播室。
我们见证了春晚的两个“特别版本”。
我是记者庄胜春,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障碍转播的这群演员,他们听不见旋律,却要用手语表演一整台春晚的节目,帮助全国超过2000万听障朋友看懂春晚。
去年,我看过一场“无障碍电影”。影院给了一副耳机,里面是专门为视障朋友准备的“电影解说”。为了体验更真实,我是戴着眼罩“看”的。一开始,我跟不上剧情,听到周围观众笑,心里着急,也挺无助。这才真正明白,对于残障朋友来说,一起看电影一起笑,有多重要。
今年春晚首次推出了无障碍转播视障版和听障版,其中的听障版,不仅是主持人同步手语翻译,而且要由十几位听障演员把春晚的节目用手语同步演一遍。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就想着要记录这个过程——他们为什么做?怎么做?于是,我们见到了这群可爱的演员。
走进他们的生活,我才意识到,四十多年的春晚——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对于几千万残障朋友来说,却是缺失的、不完整的。而今年,我的同事们和这样一群残障演员,在拼尽全力,填补这个空白。
我笑到最开心的一个段子:
希望岳云鹏明年别来春晚!
ps:我大抵是病了,我已经看不懂目前的两个小品相声想说啥。。。
刚才是不是摄像打了一个喷嚏,镜头摇了几下,本该对准主持人的镜头摇到灯光暗下来后工作人员冲到舞台上的画面了。有没有手速快的截图了,这属于事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