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阿根廷,这又是荷兰。这也特朗普,那也特朗普,然而特朗普也不过是在白左政治正确浪潮下对秩序与常识的回归罢了。
还记得上一次的法国大选吗?勒庞女士虽然还是没能撼动左中右共推力保的马克龙,但是她几乎在所有选区都获得了极为明显的进步。而这一次到了荷兰,Wilders则更进一步,并且真的是让欧洲惊出一身冷汗。欧洲的传统政治精英正在关注阿姆斯特丹的动向,看看究竟是像勒庞一样"让人虚惊一场",还是如意大利的五星运动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美国和欧洲的政治环境大不同,但是涉及到高通胀、生活成本大涨这些经济因素,二者还是很相似的。
然而无论是欧洲也好,美国也罢,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有一种说法,说左派大部分时候搞不好经济——当然也不尽然,比如克林顿。但是左派的理想主义又是那么的有吸引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伴随虚伪同时存在的。但是正是多年来左派逐渐演变为白左,造成的负面影响,才导致欧洲今天的一系列难题,这才导致了右翼上台。
荷兰的政治体制中,组阁成功一般需要超过议会半数(76席以上)。而Wilders拿下了35席,远超第二名一大截。民调之前虽然也预测了他会赢,但没想到赢面这么大。
现在的情况是,明天将开始组阁谈判,但是绝大多数其他党派都表示要与Wilders划清界限,所以目前来看,他想成为首相还有不小的阻力与难度。
这个事情真正让欧洲政治精英害怕的点在于,过去他们一直都觉得,极右翼选民肯定是有,而且确实很狂热,但是比例应该很低,也就是10%左右,这些人的投票热情虽然高涨,但还不足以让自己的支持者走到最后——充其量就是赢得第一轮罢了。
但是,现在,至少在一直被视为欧洲样板、经济高度发达,而且思想极为开放包容的荷兰,这个支持率是23%——也就是说每四个选民中,就有一个认同他的观点。

新冠疫情刚刚散去、俄乌战争依旧漫长,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上的去俄化,但是普遍物价飞涨,通胀居高不下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大家对生活质量下降的直观感受是普遍存在的。
而住房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住房危机可能是荷兰过去三四年间除了疫情之外最主要的民生危机。所有人都感到,找房可太难了。谁该来背锅呢?左翼指责右翼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公共福利的投资太少,右翼指责是移民太多抢占资源。
如果说上一次大选大家担心的是移民带来的文化侵袭,那么这一次则更为担心的是生活资源的分配!
Wilders如果想接手吕特的职务,现在看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但是这一次他通向胜利的道路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开阔了,如果欧洲的整体经济形势按照目前的节奏继续演变,那他成为首相也只是时间问题。